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原住民族日由來與意義

行政院105年7月27日院臺原字第1050171747號函明定每年8月1日為「原住民族日」 (PDF)

 

    原住民族是臺灣原來的主人,但自四百餘年前,受到外來政權輪番的統治,並被賦予不同的名稱

    1984年起,即有人主張將山胞正名為「原住民族」,同年19841229日,一群原住民知識分子成立第一個抗爭團體,即以原住民族權利促進會為名,希望藉著這個原住民自己決定的名稱,作為自我認同及擺脫汙名的起點,進而要求社會接受原住民族才是這塊土地上的主人,同時拒絕被殖民統治。

原住民族正名運動激發出原住民族強烈之自我認同,199438日民進黨憲改小組決議將「原住民族正名與自治」列為憲改議題之一,410日李前總統登輝參加文建會在屏東舉辦的「原住民文化會議」,首次以國家元首的身分採用「原住民」的稱呼,此一舉動促使國民黨修憲策劃小組於414日決定將「山胞正名為原住民」案,列入該黨修憲條文草案。623日,在原權會等37個團體的號召下,來自全島的原住民族代表及各界聲援人士逾三千人辦理「正名權、土地權、自治權」入憲大遊行,71日,李前總統主動接見臺灣原住民族憲法運動聯盟代表,具體承諾將憲法中的「山胞」修正為「原住民」。

為了紀念這一段歷史,行政院在2005615日召開第2944次院會時,通過「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草案,明定每年81日為「原住民族日」,同年的731日,首度在新莊體育場舉辦原住民族日活動,陳前總統水扁蒞臨致詞時,正式宣布81日為原住民族日,並指出:「將山胞正名為原住民,不但讓這塊土地上的人民正視原住民在台灣歷史上的正確地位,也歸還給原住民族原本應有的尊嚴。紀念日及節日具有民俗傳承、國家歷史發展之莊嚴意義,將8月1日訂為原住民族日,是因為我們深刻體會到原住民族正名對我們國家正常發展具有重大意義。」